top of page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

熱血故事吸引支持者 共建價值清潔海洋

葉慧姍  仁人行動(Impact Partners)聯合創辦人

3月27日, 2021年

按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統計,全球每年生產約4.15億噸塑膠,只有少於一成會被回收,而流入大海的塑膠垃圾則高達1200萬噸。若情況持續下去,到了2050年海洋垃圾的數量將會超過整體魚類的數量【註1】。其中以太平洋垃圾帶(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 )為海洋中最大的垃圾堆,有接近8萬噸海洋垃圾,相等於三個法國的面積。當塑膠垃圾在大洋環流中不停地轉動,會碎裂成愈來愈小的碎屑,所以清理的任務分秒必爭,不然塑膠碎片將永遠長留海洋之中。

 

荷蘭一位90後青年柏楊.史拉特(Boyan Slat)由高中起便致力尋找方法,清理太平洋垃圾帶。當時專家普遍認為收集海洋垃圾極度困難,需要投放大量人力、資金。他卻提出利用海洋環流收集塑膠垃圾,並成立了非牟利組織「海洋清理行動」(The Ocean Cleanup),致力研發裝置收集海洋垃圾。經過多年反覆測試,裝置終於在2019年在太平洋垃圾帶成功收集海洋垃圾。

 

敢創敢試 感動支持者無條件相助

一切起源於創辦人史拉特的一次旅遊經歷,當時年僅16歲的他,與家人在希臘渡暑假。在他浮潛時發現湛藍的海水裡漂浮著多不勝數的膠袋和垃圾碎片,海底下能看到的魚都像快要被垃圾淹沒。海洋垃圾的問題深深烙印在他的腦海裡,令他萌生了清潔海洋的想法。他大膽的構思海洋吸塵器,製造一條人工收集帶,利用海洋水流讓飄浮的垃圾不斷地被收集,再根據定位派船隻清理。為了付諸實行自己的理念,2012年他還是高中生便已自薦踏上TED 講座。那一次演講並沒有激起浪花,然而透過不同的社交媒體傳播,以及經過多個媒體轉載後,他的演講不斷發酵,引起了一眾網民關注。

 

其後他在2013年成立「海洋清理行動」,更從大學退學專注投入清潔海洋運動。乘著大眾的關注,他透過眾籌網站迅速募集了9萬美元資金,也號召了接近100名科學家及工程師組成義務小組協助展開海洋吸塵器的可行性研究。花了一年時間,團隊於2014年發表研究報告成功證明概念可行;同年進入開發原型階段。與此同時「海洋清理行動」再次發起全球性眾籌,得到3萬8千支持者合共200萬美元捐款,為當時最成功的非牟利組織的眾籌活動。截止2019年,項目累計捐款已達3千9百萬美元。回溯2013 年, 19歲的史拉特接受訪問時曾被問及,這個計劃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也不被專家看好,怎會找到資金?他堅定的表示:「當我們意識到改變比金錢更重要時,資金自然會到來!」

 

無間斷測試改善原型 多方面消除海洋垃圾

 

五年之內團隊測試了273個模型及6個原型的海洋吸塵器。初版完成的海洋吸塵器長600米,由一系列浮標及深3米的圍欄組成,靠水流推動並利用降落傘控制裝置的漂流速度,由於漂浮於海面上,海洋生物可依循圍欄下離開,同時透過衛星定位,方便追蹤位置收集海上各類型垃圾。萬眾期待的海洋吸塵器終於在2018年首次下水,表現卻未如理想。不但未能攔截海洋垃圾,而且測試中圍欄更斷裂,需要送返岸上維修。經調整後海洋吸塵器再次在2019年底測試效果,這一次雖然成功在太平洋垃圾帶收集到60包一立方米的海洋垃圾【註1】,但與團隊預期理想情況下能收集1.8萬億件垃圾相比,仍然有很大距離,可見清理海洋垃圾困難重重。 

 

除了努力改善海洋吸塵器設計,團隊亦嘗試從河流入手收集垃圾,製造巨型的垃圾攔截器(Interceptor)。按聯合國資料,超過四分之一的海洋塑膠垃圾,來自十條河流,其中有八條在位於亞洲地區,放置巨型的垃圾攔截器能有效地收集河流上的垃圾。自投產以來,每個裝置每天可處理50噸垃圾,已先後在印尼及馬來西亞運作,年內陸續在泰國及洪都拉斯投入服務。「海洋清理行動」目標是在5年內投放垃圾攔截器於一千條河流上。

清潔海洋 迎難而上 賦予參加者價值

項目面臨一系列的困難和挑戰,目前海洋吸塵器效果有限。 縱使項目仍未達到預期的成果,但已引起大眾關注海洋垃圾議題。由項目發起、眾籌資金、研發、測試、量產各階段公開發布在網站,參與者共同經歷起跌,「海洋清理行動」印證了故事就是最佳的宣傳工具。史拉特滿腔熱誠帶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啟發了支持者不斷加入,為清潔海洋運動累積動員力量。現在,組織更進一步利用不同的方式延伸影響力。今年年初團隊開發了手機應用程式,鼓勵人人行動,作為「民間科學家」(Citizen Scientist)透過手機協助監察居住附近河流的垃圾數量,集眾人之力完善全球河流垃圾分佈,掌握全面數據以制定對應解決方案。

此外,組織亦自我做血,將收集到的海洋塑膠垃圾循環再造成太陽眼鏡,以永續產品的概念為項目提供資金。團隊形象化地說明每一副出售的太陽眼鏡所得皆全數用於清理海洋垃圾,相等於支持清理24個足球場大的海洋面積。基於產品的價值,消費者更樂意分享眼鏡背後的故事,每一個消費者也自自然然成了行動的宣傳大使。即使距離「海洋清理行動」的目標,仍要克服許多領域的難題,然而透過不斷賦予參加者價值,有效維持支持者的熱枕及擴散接觸面,令人更多元化地投入海洋清潔的運動。

註1.  https://www.unep.org/interactive/beat-plastic-pollution/

註2. 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20/01/plastic-collection-mission-great-pacific-garbage-patch/

190710_Plastic_Catch_Twilight_Inspection
bottom of page